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17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蒋阳昆

    单位:蒋阳昆(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南宁 530011)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221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该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水肿、高血压、少尿、血尿、蛋白尿持续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92.3+1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我科1995年8月~1998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符合1981年全国小儿肾脏病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的8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单位:例)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岁)

    病程

    (天)+S
, 百拇医药
    临床症状

    男

    女

    水肿

    少尿

    高血

    压

    血尿

    蛋白

    尿

    心衰

    治疗组

    42

    29
, 百拇医药
    13

    4~13

    2.56±1.31

    42

    42

    29

    42

    42

    4

    对照组

    41

    27

    14

, 百拇医药     5~13

    2.64±1.58

    41

    41

    27

    41

    41

    3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急性期卧床休息。有感染者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视病情需要,水肿明显、伴循环充血者加用利尿剂,血压较高者加用降压药,心力衰竭者加用强心剂。

    1.2.2 治疗组 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各型加服中药治疗,每日一剂。治疗方案见表2。表2 中医辨证分型、治则及方药 分期
, 百拇医药
    分型

    治则

    方药

    急性期

    风水相搏型

    疏风利水

    活血化瘀

    连翘、杏仁、归尾、丹皮、茜根、益母草、黄芪、旱莲草、牛膝、防己、车前子、泽

    泻、大枣

    湿热内侵型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 百拇医药
    银花、黄柏、归尾、益母草、黄芪、旱莲

    草、牛膝、防己、车前子、泽泻、小蓟、公

    英、茜根

    恢复期

    肺脾气虚型

    健脾利湿

    益气活血

    党参、白术、陈皮、淮山、薏苡仁、砂仁、黄芪、防风、牛膝、车前子、益母草、旱莲

    草、大枣

    肝肾阴虚型

    补肾养肝

, http://www.100md.com     益气活血

    熟地、淮山、茯苓、山萸肉、牛膝、丹皮、泽泻、黄芪、杞子、墨旱莲、桑寄生

    以上各型中,急性期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加减:血压较高者加用龙胆草、钩藤、夏枯草、栀子;心阳虚衰(并发急性心力衰竭)者加用人参、附子、葶苈子、桑白皮。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3〕 ①治愈: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消失,血沉、血清补体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查连续3次均转阴。②好转:水肿、少尿、肉眼血尿、高血压消失,尿常规检查仍有少量红细胞以及少量蛋白及白细胞,重症并发症消失。

    2.2 临床疗效指标 分别对两组病例的水肿、少尿、高血压、尿蛋白,血尿的持续时间以及总病程等6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 百拇医药
    2.3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其中治疗组治愈39例,好转3例;对照组中治愈37例,好转4例。临床疗效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指标比较(±S,d) 组别

    例数

    水肿

    少尿

    高血压

    尿蛋白

    血尿

    总病程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42

    2.61±1.83

    3.07±0.87

    3.75±1.34

    11.90±4.63

    14.65±4.46

    15.58±4.71

    对照组

    41

    3.63±1.74

    3.54±0.91

    4.58±1.68
, http://www.100md.com
    14.51±4.81

    17.02±4.62

    18.23±4.67

    t

    2.6014

    2.4065

    2.4913

    2.509

    2.3778

    2.6051

    p

    <0.05

, http://www.100md.com     <0.05

    <0.05

    <0.05

    <0.05

    <0.05

    可见,治疗组中6项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迅速减轻和消除症状,促进病变组织恢复,缩短病程。在治疗中未发现毒副作用。

    3 讨论

    该病属中医“风水”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邪、风毒等有关,乘正体之虚而伤肺、脾、肾三脏,其本在肾,发为水肿。从两组病例的过程来看,多有前驱病症,如风寒、风热感冒,咽喉炎或皮肤感染等,偏于湿热之邪侵袭于肾,致使开合不利,开少合多,水湿不能排出体外,溢于肌肤而发病,故采用活血化瘀、清热祛湿、淡渗利水为主要治则。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脏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免疫抑制功能,增强局部血流量,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及抗凝作用。故在分期、分型辨证施治时,均配合活血化瘀法。
, 百拇医药
    中西医各有所长,治疗中我们体会到:西医西药对控制原发病灶和缓解危象效果较好,中医中药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肾小球功能恢复效果较佳,特别是对于恢复期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对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的修订意见.中华儿科杂志.1981,19(4):241

    2 《现代中西医治疗丛书》编委会.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37

    3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标准.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38

    收稿日期:1999-01-13, http://www.100md.com